2010年8月16日 星期一

魔鬼的顫音--塔蒂尼

魔鬼的顫音--塔蒂尼

在西方古典音樂蓬勃發展的那幾百年裡,因無佳作而淹沒於人潮如今不為世人所知的作曲家
恐怕數不勝數,因一首佳作而名聞天下的作曲家倒是能說出幾個來的。


然而,有這麼一位音樂
大師,他創作了不少極優秀的作品,也為音樂的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,
但如今他在音樂史上
的成就和影響遠遠尚未被人完全認清

他便是——塔蒂尼(Tartini)


Devil’s Trill Sonata (16:32)




說起塔蒂尼,恐怕知道的人不多,但說起魔鬼的顫音,舉手、點頭表示知道的人恐怕
不會是
少數了。或許還會有人說:“知道!帕格尼尼的嘛!阿卡多拉得很棒!”

悲哀也許就在這裡,說到“魔鬼的顫音”,很多朋友想到的往往不會是塔蒂尼和他的那首名為《魔鬼的顫音》的曲子,而是另一張別稱《魔鬼的顫音》的一張發燒古典CD


這張由德國DG出版的是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曲選集,小提琴獨奏是小提琴大師阿卡多,曲目的高難度、大師技巧的精湛在加上錄音的發燒,使得這張CD為發燒友們推崇,自然廣為人知。由於名字相同,
某種程度上來講,這張CD的光芒掩蓋了這首曲子,使得人們不能正確的去認識這首曲子。


其實,錯也不在CD本身,而在翻譯者。在這張CD的封面上,標題原文是“Diabolus in Musica
直譯應該是“音樂中的魔鬼”,意譯可以譯作“魔鬼之音”,和顫音毫無關係,冠名者本意
大概是用譯形容曲子的高難度。


而塔蒂尼的曲子名為《Devils Trill》,“devil”是魔鬼的意思,“trill”是顫音,直譯就是“魔鬼的顫音”了。不知當年那位在國內介紹這張CD的作者是
聯想力太強或是無意之作,陰差陽錯的造成了這樣的“重名”。



塔蒂尼,是義大利著名的小提琴家,傑出的教育家,嚴肅的學者和雄勁深沉自成一格的作曲家。
他兒童時代開始學小提琴,而後在帕多瓦大學學法律,後來因為婚事遭反對,於1713年逃離了帕多瓦,在阿西西修道院避難,同時學習聲樂及作曲。在他的一生中除了創作音樂,他還寫了
一些音樂理論著作,創辦了一所以小提琴演奏為教學宗旨的高等學校,還對小提琴的琴弓進行過改造。



根據目前掌握但決非完全的資料,他創作了一百四十首小提琴協奏曲、二十首大協奏曲、一百五十
首奏鳴曲、五十首三重奏; 其中六十首奏鳴曲得到了發表,可是還有兩百首左右的作品手稿依然被封存在
帕多瓦聖安通尼奧總教堂的樂團檔案庫裡。


《魔鬼的顫音》則是其中最有名,最值得一聽的一首。



關於這首曲子的來歷,還有一段頗為詭異的故事。傳說塔蒂尼經常夢想學到世上最神奇的小提琴技巧,於是有一次在夢中向魔鬼出賣了靈魂,用來交換琴技,於是魔鬼給他演奏了一段優美的
曲子。夢醒之後,塔蒂尼憑記憶把這首曲子記了下來,便是我們現在所知的這首曲子,由於曲中有很多優美而又極具難度的顫音,所以叫做《魔鬼的顫音》。


還有另外一個說法是說,塔蒂尼在夢中為樂隊招聘小提琴手,魔鬼來應聘,要求以靈魂為報酬,塔蒂尼要考他,他就給塔蒂尼拉了一首曲子。不管是哪個說法也不管起真假,都給這首曲子增添了不少傳奇色彩,也很有意思地解釋了曲子名字的來由。


這首曲子不長,大概17分鐘,但因有大量的高難度的顫音而變得極具技巧性,難能可貴的是
同時
保持了極強的可聽性,很優美。我一開始是衝著這曲子的傳說來了,最後卻喜歡上了曲子
本身。


在介紹曲子之前,先說明一下這裡的“顫音”。這裡的顫音不是指揉弦時所造成的那種聲音的
波動。它是修飾音的一種,樂譜中的記號為音符上方加“rt”,表示兩個響鈴的音急速反復,實際演奏是指運弓的同時把一指按在琴弦上,相鄰的二指在弦上富有彈性的一起一落,得出一種連續交替出現的特殊音響效果,聽起來就像聲音在顫抖。


顫音跟揉弦一樣豐富多樣,有快顫、慢顫、從不顫到顫,慢顫轉快顫、邊揉邊顫、邊滑邊顫、二度顫音、三度顫音等,不同的顫音
能表現出不同的樂曲風格。



《魔鬼的顫音》是一首小提琴奏鳴曲,使用g小調,分為3個樂章。

第一樂章是慢板,演奏速度很慢。小提琴的旋律充滿哀傷,有點幽怨,幾個較強較長的音甚至有點哭訴的味道,協奏的樂隊(或鋼琴)旋律相近,在背後“煽風點火”,這一樂章基本沒出現顫音。(4:00)



第二樂章是快板。一開始便是幾個強音,頗有氣勢,接著旋律便川流不息的進行下去,表現出勇往直前的毅力和銳氣。同時開始了大膽的動機跳躍,獨奏小提琴時而如舞者般急速地跳躍,時而強奏,時而悠揚婉轉,顯得千姿百態。這一樂章裡,顫音不時出現。(715


快板結束,進入第三樂章一開始的慢板。抒情的旋律好像是狂歡後的感嘆,又稍微帶點頹廢。(835


之後便是慢板段落和快板段落多次交替進行。慢板莊嚴雄渾,快板生動活躍,小提琴演奏的難度較大,經常演奏雙音。在三個快板段落中還各有一段顫音,先後用D弦、A弦和E弦奏出。誇張的顫音和詭異的旋律,在協奏樂隊陰暗旋律的襯托下,真的有點魔鬼的感覺。


樂章最後是小提琴華彩段,從雙音發展到三個音的和弦和四個音的和弦。在雙音部分,有時上面是顫音有時下面是顫音,充分顯示出華麗的演奏技巧。在抒情上,最後的華彩段給人一種悲壯的感覺,小提琴的頓弓造出哭喊的效果,使人內心為之震動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